從0到1,一個中國新品牌在東南亞站穩腳跟,需要多長時間?
在近兩年的東南亞出海潮中,主角除了國產手機和游戲,還涌現了以完美日記、蜜雪冰城、泡泡瑪特等為代表的「中國新生代消費品牌」,以迅雷之勢打開東南亞多國大門,成為新出海階段另一支成功登陸東南亞中國品牌隊伍。
他們是怎么做到的?除了手機、游戲,中國品牌出海東南亞還有哪些機會?
從0到1
新品牌出海東南亞的"三十六計"
作為近兩年出海東南亞的的主角,以上這些品牌都有一個共性,那就是“新”:新品類、新流量、新渠道、新起勢的新消費品牌。
通過“完美日記”們在東南亞的實戰路徑,已經可以窺見中國品牌出海東南亞的2.0玩法。
1、“首站”即決戰,品牌差異化定位決定出海第一站。
東南亞,人口近7億,相當于半個中國人口基數;年輕的人口結構紅利和世界最快的GDP增速,也有望復制中國的經濟增長故事,市場消費潛力巨大。
但是,東南亞并非一個完全統一的市場,地區內部地域割裂、島嶼眾多,語言和宗教信仰多元化特性顯著,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、人群結構、基礎建設也有巨大差別。
因此,品牌進入東南亞首個要解決的問題,就是從哪里開始?
回過頭去看,近兩年這波成功進入東南亞的“新”品牌,第一站的選擇,對品牌后續在東南亞的拓展之路,起到了生死攸關的決定性作用。
同樣是開奶茶店,蜜雪冰城的第一家店開在了越南;而充滿國風元素的霸王茶姬,則將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作為其在東南亞擴張的第一站。
為什么?
蜜雪冰城主打平價和高性價比,而這一定位與更下沉的越南市場天然適配。在蜜雪冰城進入越南前,奶茶還是個相對奢侈的消費,大多數普通越南青年只能坐在摩托車上“望茶興嘆”。
蜜雪冰城進入越南后,延續國內低價策略,一杯奶茶的價格在2.5萬越南盾左右(約為7元人民幣),首店開業當天就賣爆售罄,之后快速擴展,截至目前,已在越南開出200+分店,在東南亞開出超1000家店。
晚了兩年才進入東南亞的霸王茶姬,瞄準“高端”消費賽道,70%的店都開在星巴克、麥當勞等大品牌隔壁。基于自身定位,霸王茶姬選擇在經濟相對發達和華人聚集的馬來西亞開店試水,結果大受當地“中產”歡迎,之后陸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新加坡、泰國等地開出近40家店。
尋找“細分賽道”機會,用差異化定位突出重圍,選擇最適配的市場作為前哨站,實現出海軟著陸,再以“中心—發散”的戰略,占據更多市場。
2、復制中國社交電商玩法,達人種草成出海營銷標配。
作為中國美妝品牌出海的“殿堂級”選手,首次入局東南亞,完美日記就做了兩個關鍵動作。
第一步,以品牌為中心,在第三方電商平臺開店上線,同時搭建起海外品牌官網;
第二步,與大量本土KOL和名人合作,迅速觸達當地消費者,實現轉化的同時,還能實現品牌故事的多元演繹,讓營銷能夠符合本土文化,收獲良好傳播效果。
在完美日記取得階段性成功后,“電商平臺開店+本土達人種草”的這一營銷路徑,也逐漸成為更多中國品牌進入東南亞市場的標配。
一家在東南亞運營網紅的機構表示,單在今年5月份,就有多達27家中國知名品牌來咨詢“網紅合作”,而在2020年他生意最火的一個月,只有3家來自中國的意向客戶。
盡管如此,跟國內相比,東南亞的社交電商潛力還有待發掘。
一方面,東南亞電商消費滲透率還在快速增長。根據谷歌、貝恩和淡馬錫發布的報告《2021年東南亞電子商務經濟》,預計2025年該地區電商行業商品交易總額(GMV)將達到2330億美元,年增長率達35%。同時以Shopee、Lazada等為代表的巨頭平臺加速布局,逐漸在該地區構建起越發完善的電商生態,品牌出海“有枝可依”。
另一方面,東南亞泛娛樂社交媒體發達,TikTok、Youtube、WhatsApp、Facebook、Instagram、Twitter等海外主流平臺都在這里擁有海量忠實用戶。
據調查,在馬來西亞和泰國,有70%的YouTube?少年用戶表示相比傳統明星,更相信達人的推薦。據 NoxInfluencer統計,77.28% 的越南網紅活躍在 TikTok 平臺,42.21% 的馬來西亞網紅活躍在 Instagram 上,分享美妝、服飾、配飾等時尚類的產品。
不過,盡管中國社交電商玩法在東南亞具有一定“降維”特質,也不能盲目照搬。
比如,當前在越南及其他一些達人生態尚羸弱的市場,擁有知名度和帶貨力的頭部網紅“屈指可數”,品牌投放會經常遇到,同類競品在同一時段投放同一個網紅等“花錢不討好”的問題。
3、“一招鮮”走不遍東南亞,定制化實現本土化。
中國零售品牌進入東南亞看似具有天然優勢,但一樣膚色的“和尚”,不一定念一樣的經。
在市場分散、文化多元的東南亞,“本地化”挑戰是中國品牌們最難逾越的“關山”。
在正式進軍東南亞前,雄心勃勃的完美日記考察團隊一到當地就感受到了“高溫變量”,之后通過站內社交工具、調查問卷等方式,完美日記才了解到,東南亞每個市場的用戶對唇釉、眉筆、粉底色系的偏好都不一樣,這些與當地用戶的眉眼比例、膚色及氣候環境緊密相關。
于是,進入東南亞后的完美日記不得不進行“東南亞”式的產品改造,針對當地炎熱天氣和女性對持妝度的高要求,推出更控油的散粉;考慮當地用戶的膚色,添加更加適合本地需求的化妝品色號等等。
出海品牌代表元氣森林,也遇到了來自東南亞的“本地化”挑戰,他們曾請越南等地消費者體驗氣泡水,但在國內“大賣”的口味并未獲得越南人喜愛,他們反而對更酸、更具東南亞風味的口味感興趣。
這意味著元氣森林要想進入越南,就需要專門研發新的口味,而不能直接賣既有商品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以上這些出海品牌做的本土化改造,只是部分定制化調整,在適應本地化個性需求的同時,還能保證大盤產品銷售和供應鏈的穩定。
名創優品將這一出海策略運用到了極致,其在全球范圍內有70%~80%的SKU是“全球適用”,而有20%左右的SKU則會根據本地化需求單獨定做。
警惕暗礁
中國品牌出海的“東南亞難題”
天下沒有容易的生意,即使是在東南亞。
縱觀國內一眾已經“動身”東南亞的品牌企業,真正經過實戰探索的,幾乎都在重新制定出海戰略。
戰略上依然樂觀,戰術上更為謹慎。
在東南亞,“謹慎”這個詞對企業而言是個中性詞,也是一個關鍵詞,因為在東南亞誘人的機會大潮之下,同樣暗礁四伏,一不小心,就有“翻船”風險。
一、市場分散,內部差異大。
東南亞11個國家,在語言、貨幣、宗教文化習俗、法律法規、地質條件與氣候等都存在巨大差異,難以用單一產品、服務解決所有問題。而且,盡管東南亞在外界總被視為一個統一市場,但內部并沒有一個類似于歐盟這樣強有力的統一組織,各地實際市場政策不一。
二、宗教眾多,文化多元敏感。
東南亞地區文化、宗教信仰多元化特征顯著,已經有眾多國際大牌因碰觸當地文化禁忌遭遇翻車。
三、地理復雜,基建羸弱。
近年來,盡管資本的涌入、電商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東南亞整體物流基建和服務水平的提高,谷倉也在當地積極入局,大力拓展基礎設施建設,構建物流服務網絡,但地區復雜的地理地形以及較差的公路、鐵路和輪渡網絡,依然對物流造成了很大的挑戰。
一方面,拖慢物流時效,降低了服務穩定性,另一方面,使得物流的運營成本平均占到約60%,損耗企業利潤。
四、本土人才不足,本土團隊組建困難。
除新加坡外,東南亞其余發達五國的人才水平還有待提升。以印尼為例,目前國內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排到全球前800。所以很多東南亞創業公司,如Sea、Lazada等會將公司總部放在新加坡這樣的地方,這不僅與新加坡高度發達的金融與貿易相關,也和人才聚集相關。
從逐漸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細分賽道,東南亞的市場機會,全世界看得見,少數人進得去,這意味著“差異化”會是中國品牌們出海東南亞下一階段的關鍵戰略。
不過,隨著一批批新消費品牌在東南亞遍地開花,至少印證了一件事,在挑戰和機遇并存的東南亞市場,中國品牌出海的明天,還有更多新故事可以講。
感謝您對縱騰集團的關注!為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解答,我們將按業務類型和客戶區域匹配對應客戶經理, 請正確填寫信息。收到您的信息后,客戶經理將于兩個工作日內聯系您,請稍候。
*公司名稱
*姓名
*電話
郵箱
微信
*公司所在城市
*您需要的服務(可多選)
*發貨地
*目的國家
*需求海外倉(可多選)
*銷售平臺(可多選)
*銷售品類
*產品貨型(可多選)
*跨境月銷售額